本項目位于中國交通大學的“發(fā)祥地”——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(qū)的東南角,徐匯校區(qū)起始于1896年的南洋公學,基地范圍內的“華山路校門”、“盛宅”、“老圖書館”三個建筑是中國第第八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見證了交通大學的百年變遷。經(jīng)過百年風霜洗禮,華山路入口空間結構發(fā)生了巨大的變化,特別是其西側的居民住宅樓嚴重破壞了百年歷史建筑”三足鼎立“的空間格局。設計旨在通過對歷史建筑實體和空間格局的保護更新、人文歷史和生活記憶在場地中的傳承延續(xù)、空間功能的多元化拓展,重塑了華山路入口空間的時間厚度,強化了上海交通大學校園“第一印象”,從而激活交大華山路入口環(huán)境的場所精神,成為鏈接校園與社區(qū)的新觸媒。該項目榮獲2023年上海市優(yōu)秀工程勘察設計一等獎。
問題與挑戰(zhàn)
華山路校門始建于1935年,中國古典皇家建筑風格;老圖書館建成于1919年、文藝復興的巴洛克風格,標志著交通大學初步形成了現(xiàn)代教育的校園體系;盛宅建成于1923年、西洋建筑風格、具有老上海石庫門建筑特色。中西合璧的建筑風格,展現(xiàn)了上海交通大學海納百川的包容性和國際化視野。
理念與特色
設計旨在通過對歷史建筑實體和空間格局的保護更新、人文歷史和生活記憶在場地中的傳承延續(xù)、空間功能的多元化拓展,重塑了華山路入口空間的時間厚度,強化了上海交通大學校園“第一印象”,從而激活交大華山路入口環(huán)境的場所精神,成為鏈接校園與社區(qū)的新觸媒。采用北擋南開、南北聯(lián)通的空間策略,營造上風上水的門前廣場、簡而意足的老圖書館花園、精而造疏的盛宅花園,視覺上連通被主干道割裂的南北空間,以凸顯華山路入口作為交通大學第一校門的唯一性和典型性。
通過查閱史料、訪談歷任校領導、咨詢專家等,系統(tǒng)地考證場地中歷史遺存的價值。以創(chuàng)意化的景觀藝術形式納入校史游線,為老空間注入新血液。通過數(shù)字化手段將虛擬與現(xiàn)實結合,傳承場地的人文精神和歷史記憶。
▲休息交流的校友
面向新時代多元交流的發(fā)展需求,歷史保護建筑被賦予新的功能。老圖書館作為校史館,承擔了記錄、展示校園歷史的功能;休閑臺階、校史路徑等作為交大校園精神與校史教育的室外課堂,為在校師生提供閱讀交大歷史的平臺,同時也成為社區(qū)和中小學校愛國主義教育的場所。盛宅成為校友之家,承擔著接待、展示和校友交流的功能。
4、打造“上風上水”的門前廣場、“簡而意足”的老圖書館花園、“精而造疏”的盛宅花園
充分尊重了校門原有的外觀、尺度與細節(jié),優(yōu)化場地的功能與流線,象征性重置了原校門金水橋的兩座漢白玉的橋頭燈柱和欄桿。調整后的圍墻與馬路中軸點形成60°、120°視域,讓人們可以一眼盡收交大入口景觀,形成了完整的觀賞面。
▲青翠的草坪襯托著老圖書館建筑立面
效益與影響
1、重塑了華山路入口空間的時間厚度,成為鏈接校園與社區(qū)的新觸媒建成后的華山路入口,再現(xiàn)消失的歷史記憶,激發(fā)師生的認同感和自豪感,成為詮釋交通大學人文精神與展示校園記憶的亮麗名片。校慶日,很多高齡校友留戀忘返,領兒孫來此尋找學生時代的足跡,并產(chǎn)生強烈的文化共鳴和歷史敬意。同時,大量游客、周邊社區(qū)居民和中小學校生慕名而來,成為鏈接校園與社區(qū)的新觸媒。
“只此扎尕那?幻夜香巴拉”沉浸式演藝街區(qū)項目成功簽約,扎尕那康養(yǎng)文旅小鎮(zhèn)再綻新花!
2025-04-30從“馬小白實踐”到“全國經(jīng)驗” | 喜報
2025-04-30方寸微景觀,生活小確幸 | 婦女節(jié)特輯
2025-03-07亦境連續(xù)三年上榜上海市民營勘察設計企業(yè)20強 | 喜報
2025-02-19是時候踏上涇縣旅游公路,來一場探秋之旅!
2024-12-20上海市“美麗街區(qū)Citywalk”優(yōu)選路線上的亦境作品,一起來打卡!
2024-12-04扎尕那旅游小鎮(zhèn)藏地養(yǎng)生中心主體竣工 ——農文商旅項目一體化設計成就新地標 | 亦訊
2024-11-15亦境亮相2024上海國際城市與 建筑博覽會 | 亦訊
2024-10-31篤行·遠航 | 亦境十六周年寄語
2024-08-08亦境2個項目獲評蘇州市“園林杯”最美口袋公園 | 喜報
2024-06-28